汉字东渡 别开生面(金台茶亭)( 二 )

难波别院东南方向,有道顿堀。堀,在古汉语同“窟”,即今人常说的洞穴。移居扶桑,摇身一变为沟渠、河道。道和顿,自然也不出小学生的认知范围,但仓颉创下的这两个符号,在汉语,各有各的构词对象,如道德、道理、道路、道谢,如顿时、顿号、顿首、顿脚,约定俗成,应用有则,似乎无关。到了东瀛,人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道和顿被强行捏合,成了人名。史载,17世纪初,有个叫安井道顿的有钱人,联络一帮亲朋好友,举私家之财力,开凿一条直通大海的运河,既竣,遂以人为名,称作道顿堀。江户时代的围棋国手,喜用“道×”为名,如道硕、道策、道悦。

在难波别院与道顿堀之间,有一地名心斋桥。记得上世纪80年代,首次作半日游。未去之前,以为那是一座桥,与道教有关,因为“心斋”二字,语出《庄子》,是澄怀观道、心地空明之意。去了之后,方知是一条带有弧形天棚的步行街,甚是繁华,热闹。瞅来瞅去,奇怪,左右也不见道观、庵堂,也不见专门卖素食的店铺。

逛到后来才明白,此街名“心斋桥筋”。筋者,附在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也。此处“心斋桥筋”的“筋”,显然着眼于“附在肌腱或骨头上”的“附”,衍生出“附近”“周边”。由是看来,这一带确实有座心斋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