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文化发祥地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前世今生”( 二 )

整个大庙12000多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众所周知,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七曲山大庙是文昌帝君的祖庙,也是全国文昌文化的发祥地。大庙的入口,为一座红墙灰瓦的三层楼阁,正面匾额上有“帝乡”二字,背面匾额为“魁星楼”,楼阁之中供奉着一座“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魁星塑像,魁星在古代神话中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是学子们朝拜的第一站。在魁星楼两侧走廊内挂满了锦旗,锦旗上的署名来自全国各地高考中榜的学子。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传说名叫张亚子,居住在梓潼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纪念,唐宋时追封为王,元代时被追封为帝君,后来道家把张亚子与文昌星神合二为一,衍变成掌管人间功名禄位之事的文昌帝君。

“一文一武”文昌与关帝寓意 文武双全同样受人敬仰

在文昌正殿后是桂香殿,此殿名字少见,殿宇为明代所建,殿内同样供奉着文昌帝君坐像,为宋代铁铸实心造像,在殿前种有四株丹桂,为南宋年间所植,距今已有700余年,为世间少有,殿前种丹桂,寓意学子“蟾宫折桂”之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