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投资必过山海关( 三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如既往任重而道远 。 老一辈觉得进入国企端着铁饭碗才是“复兴”的正经出路 , 否则留在家里的都是废材 。

农田里、镜头前卖力吆喝人参、黑豆、苞谷的年轻人正踌躇满志 , 长春公主岭的一根玉米卖出“天价” , 黑龙江的五常大米成了地标品牌 , 就是靠卖咸菜、蹦爆米花年 , 有人营业额也超过了百万元 。

昔日“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认真思考起了中国粮仓 , 就像上世纪祖辈们闯关东之时 , 倾注热血要在这里开垦出新家园一样 。

但是这一次 , 他们要讲一个不同的互联网故事 。

新“闯关东”精神

东北地广人稀 , 物产丰饶 , 3亿亩耕地为中国提供了20%以上的粮食产量 。

在思想封闭的小村庄 , 人们向往三亩地一头牛 , 老婆孩子热炕头 。 守着传统种销模式的农民在互联网时代显然缺乏竞争力 , 清一色的商品粮、工业粮 , 坐等采购商上门采购 , 没有产品溢价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