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暴利”背后的月子中心:收费上十万,多数仍在亏钱( 七 )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位庄女士花了16万元住进名媛月府月子中心,不久后发现孩子右股骨干骨折,怀疑是月子中心护理不当,而月子中心负责人回应称不清楚。

来自天津的产妇小迪在生产前参观过不少月子中心,最终她放弃了。除了家人不赞成外,她对月子中心的服务质量也表示怀疑。“一个月子会所问我,是否考虑预定,如果确定了就去找月嫂,临时找月嫂也太不正规了。”

“月子中心最早不是由健康专业人士发起的,而是社会资本以办企业的形式做起来的。企业家们多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管理和运营,不可避免地带来不专业、不规范问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

新三板智库研究员邱弘毅指出,由于行业监管不严,准入门槛较低,国内的月子中心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目前母婴保健从业人员的资质确认机构尚未建立,国内多数母婴护理机构的从业人员都是非专业的,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也大多采用内部培训形式,课程内容、培训时长、考核项目都由月子中心自行决定,缺乏统一的从业人员资格标准,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高低不一,造成了母婴护理机构服务的良莠不齐,从而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