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会】从《诗经》到《万叶集》:古人是如何与神交谈的?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一诗一会】从《诗经》到《万叶集》:古人是如何与神交谈的? 来源:界面新闻

《诗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全部诗歌的集合,准确地说,它收录的是公元前9到8世纪所流行的中国古代歌谣。在当时,人们生活的古代氏族社会以血缘为主要纽带,因此具有极强的封闭性质。在族长和宗老的强力统治下,民众难以与外界发生联结,只能遵循氏族内部的传统制度,他们信奉的神祇也具有排他性与好斗性。随着氏族内部的阶层分化和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古代的小型氏族渐次解体,民众也因此获得解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歌谣作为人们最本能的抒情方式应运而生。正如《诗经》序言中所提到的“诗言志”,这些诗句本质上都是对自由之后的新时代的歌咏。人们相信,这是一个神人同在的时代,而歌谣就是他们与神祇之间交流、表达信仰的媒介。

有趣的是,在《诗经》产生以后约一千年的唐代,日本受其影响,诞生了一部同样宏伟的和歌总集《万叶集》。与《诗经》相似,《万叶集》也是由民谣发展而成的歌谣,它的形成同样基于民众的生活,因此可以理解为对社会史实的重要反映。在主题和内容上,《万叶集》与《诗经》亦有诸多共通之处,另外,《万叶集》大量地运用汉语俗语,或直接取用《诗经》中的语汇进行创作,也是其突出特点之一。从表现手法上看,二者都重视对修辞手法的使用:《诗经》中大量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分别代表直叙、比喻和隐喻;在《万叶集》中,发挥与“兴”相似作用的乃是“枕词”和“序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