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只为一根“线”( 二 )

就是这样一根导线,2009年之前我国都是从国外进口,因为高铁对这根导线的要求太高:既要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又要有过硬的韧性强度,还不能成本太高。但“鱼和熊掌”往往难以兼得。

“铜的导电性非常好,但强度差,高速列车在时速300公里以上时,受电弓与接触网导线摩擦产生的高温会让导线软下来;银倒是好,但太贵;锡、镁这些金属也只能满足某一方面的性能要求。”李学斌说。

但即使是进口国外产品,成本高、产能低不说,也不能完全满足中国高铁的需要,因为中国高铁当时设计的运营时速是350公里,国外高铁没有这样的运营实践。

2008年,李学斌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来到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从事高速电气化铁路关键技术研发工作。看到高铁接触网线材完全依赖进口,市场的定价权完全由外方说了算,李学斌心里急,立志一定要做出中国自己的产品。

2009年,国家《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重点项目启动,他承担了其子项目《高速列车用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及其零部件的研制》。从那时起,他的事业、生活就完全围绕这一根“线”展开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