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只为一根“线”( 三 )

一根“线”节约上百亿

2009年整整一年,李学斌基本就泡在江苏江阴的康远公司研发和生产车间。

首先要解决的是材料。一种金属不行,就用两种金属的合金。他研究了所有国外高铁产品,结合我国高铁的运营实际,最终确定了铜镁合金的方向。

让铜和镁结合,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困难重重。镁金属化学性质活泼,铜金属活动性相对较弱,让它们结合,就像硬要把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结成一对夫妻。

李学斌从熔炼开始,到高温挤压工艺,他一点点摸索着火候、配比,亲自改装设备,和工人们一起,天天围着这些金属材料和生产设备,不断重复着试验、失败、调整方案、再试验、再失败、再调整方案……

最终,他们通过自主创新攻破了连续挤压高强度铜镁合金的生产难题,解决了工艺及装备等关键点,使材料的微观组织比进口产品细化了百万倍,性能大幅提升。

随后,他们相继试制成功了新型高速铁路铜镁合金接触线系列产品,并形成了稳定的生产工艺。新产品通过当时铁道部技术审查,并经历了郑西高铁实践考验。实践证明,新型铜镁合金导线具有高强度、高柔韧性、高导电性等优秀品质,可以广泛应用于时速350公里及以上等级的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