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定价机制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来源:人民币交易与研究

FTP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银行自主定价能力,但并非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在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资产负债结构下,如果不改变贷款利率的形成机制,仅靠完善FTP定价体系难以实现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利率“双轨制”问题依然会存在。LPR不只是过渡性的利率基准,未来也将在贷款利率定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LPR定价机制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2019年8月17日,央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要求新发放贷款参照LPR定价。LPR的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同时,央行在原有的1年期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了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报价行扩大至18家;报价频率改为每月报价一次。8月20日,LPR形成机制改革后的首次报价公布,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本文从利率市场化改革角度,分析了LPR定价机制改革的意义。

一、LPR改革有助于畅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推动利率“两轨合一轨”

“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当前,存贷款利率浮动已经放开,但贷款利率依然参照基准利率定价,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也不畅通,形成了贷款利率的 “双轨”问题,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