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定价机制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三 )

而且,此次LPR形成机制改革还扩大了报价行范围,在原有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增强了LPR报价的代表性,使LPR更能体现市场供求的变化。从这一角度来看,LPR形成机制改革也有助于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形成,推动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同时,LPR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银行难以在此基础上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也可以起到增强市场竞争,提升银行风险定价能力,降低风险溢价,推动贷款利率下降的效果。

二、FTP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银行自主定价能力,但并非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

商业银行建立完善内部转移定价(FTP)体系,有助于提升其自主定价能力,从而助推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FTP定价体系完善并非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资产负债结构下,如果不改变贷款利率的形成机制,仅靠完善FTP定价体系难以实现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利率“双轨制”问题依然会存在。

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改革是银行发挥FTP定价机制的前提,这是与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特征有关的。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的发展时间不同,其负债结构也不尽相同。国有大行在吸收存款方面有先发优势,存款粘性较高,负债端以存款为主,负债成本主要受存款利率影响。同时当前我国缺少面向居民和企业的基于市场利率定价的存款替代产品,因此市场利率对存款利率的影响力较小,存款利率依然以存款基准利率定价,并不跟随市场利率变动。而外资银行、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等部分中小银行吸收存款能力有限,同业负债成本的变动能对综合负债成本产生显著影响,其负债成本更易受市场利率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