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感冒”要对症下药( 六 )

大三一整年,何思颖都过着晚上打游戏,白天逃课睡觉的生活。黑白颠倒的生活节奏,经常冒出的自杀念头,让室友们都劝她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找老师聊一聊。

去了3次之后,何思颖不仅再也没接受过心理辅导,反而更加自暴自弃,甚至彻底搬出了宿舍。她告诉朋友,学校的心理咨询让她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不了解”“不信任”是受访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一种印象。林欣然觉得,自己不知道能够从学校得到什么样的心理辅导,“明显知道没有用”是她对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判断。

而曾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做过志愿者的李凯则认为,在快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咨询师可以帮忙拿掉最后一根稻草。面对情况严重的同学,学校也会和学生签订免责协议,建议去专科医院做进一步的诊疗,并且打电话通知相关负责人多加关注。

王艺明指出,如果是轻度抑郁症,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但如果是中重度抑郁症,必须进行医疗干预,心理咨询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这种病人可能已经有了自杀的想法甚至行为,如果一概进行咨询治疗,一是解决不了问题;二是容易耽误病情。”王艺明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