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北研院雷波解读:5G时代,边缘计算中的网络建设需求分析( 四 )

因此随着边缘计算的出现与部署,承载网层面需要应对新出现的业务需求与流量特征,对网络架构进行重构,将传统以承载南北向流量为主的基础网络架构,向能够灵活调度、兼顾时延指标、利于东西向流量的新型融合网络架构的方向发展。

目前业界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多种新的思路或方案已经被提出,并在不同层面进行验证。典型方案可以分为有两个层面:一是网络架构层面,采用新型的网络架构来替代传统的承载网络,比如新型城域网架构等;二是采用新的技术体系来解决传统IP体系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无损网络技术等。

在网络架构层面,要满足边缘计算带来的新需求,即满足边缘计算对低时延特性的需求,也要能够应对边缘计算带来的新特征的流量。因此构建新型城域网架构成为新的方向,新型城域网架构以采用通用设备组网为主,将传统的树形网络架构演进到基于Spine-Leaf架构,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的融合统一承载,同时引入FlexE、SR、EVPN等技术,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力,为不同客户群提供不同等级的切片网络。

在网络技术层面,针对边缘计算节点内部网络技术,需要分为高性能计算需求场景和小规模计算节点场景两个不同类型的场景分别进行讨论。针对高性能计算需求场景,虽然传统的InfiniBand技术能够解决问题,但它与其他网络技术兼容较小,需要专门设备,如果全网性的规模部署会对运营维护造成较大压力。因此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兼容主流IP与以太网协议体系的无损网络体系,如以RoCEv2为主等RDMA方案等。目前已经有主流设备厂家提供数据中心交换机的升级版本来支持RoCEv2等协议族,IETF等主流标准组织也开展了相应的标准化进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