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热潮背后,科技世界正在陷入巨头困境( 九 )

当标准通过,随着大量专利的起效,后来者则只能甘当专利持有者的打工仔。

比如我们上一段提及的“高通税”,以及一众为高通卖芯片的手机企业,他们与高通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相互制衡中的合作,而只是高通的“线下分销商”。

而坐拥专利,标准在手的高通,在2008年全面进军手机SOC市场后,还曾利用通信专利优势,毫不费力的击溃了当时手机SOC的强力竞争对手德州仪器。

鸿蒙热潮背后,科技世界正在陷入巨头困境

图6/14

高通之外,手机芯片领域的ARM Holdings、电脑芯片市场的英特尔以及光刻机市场的ASML控股都属于自己市场的标准制定者。

据华为曾在自己的宣传片中提及:

“造芯片不难,但现在全球的移动应用99%都是ARM的指令集编写的,我们要想脱离ARM造出可用的芯片才是难事。”

所以,当全球确定某一标准后,任何创新者的“标新立异”都等于与全球的规则对抗。而标准专利或话语权的最多持有者,则可以在这一标准废除前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躺着赚钱以及用赚到的钱积累更多的人才,建立下一代标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