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奇:中国机器人市场发展空间依旧巨大( 三 )

郑军奇强调,在机器人替代人的过程中,必须实现技术的融合,智能化水平的高低决定机器人是否能够真正落地。而要解决可靠性和智能化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初创企业早期要解决生存问题,新产品急于投放市场,缺乏可靠性研究和检测,就会导致产品质量不可靠。而如果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共性技术研究,很容易在产业化过程中导致失败或长期亏损。

功能型平台加速产学研融合

针对研究成果和产品落地鸿沟问题,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应运而生。它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普陀区政府联合出资成立,是上海市首批18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目标就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瞄准国内机器人产业全链条上最缺乏的共性技术,为机器人生产企业和集成企业提供智能化、可靠性的核心共性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

IReGo智能助行康复训练机器人是创新平台上的一个研发产品,该项目最初是上海大学郭帅教授团队研发的一款产品,2018年郭帅将项目带到研究院进行机械、电气、电磁安全等检测和评定,修缮了不少产品漏洞。

据介绍,不少检测装备价值上千万,研究院研发平台可以降低收费让更多创新型企业使用,并且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研究院采取灵活的双聘制度,吸引高校教授和专家到平台上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