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美国工厂》,欢迎来到“现实世界”( 三 )

而这三者之间,“国家建构”最关键,是其他两者的根基。在福山眼中,印度公共设施建设的迂缓,欧洲高福利国家的滞涨,乃至美国赤字问题,都是国家建构能力缺失的体现。

再具体点说,譬如在福山看来,美国政治衰败的一个表象,就是利益集团可以合法地影响当政精英。

而在某种意义上,《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恰恰是窥探上述理论的一面镜子:在整个故事里,资本家,普通工人,利益集团,“反工会”的公司,各方皆为私利博弈,这无可厚非,但你似乎就是找不到最重要的“国家建构”那部分。

2

逐一拆解的话,在《美国工厂》里,来自大洋彼岸的福耀,有着一颗最单纯的心:赚钱。

其实当年福耀决定去美国建厂,舆论的一片喧哗,本身就已折射出什么是“透过理论和意识形态”来认识世界。

当年作为中国制造业外迁的“样本”(其实并不具有代表性),媒体热衷于解读其赴美动机,甚至上升为“曹德旺要跑了”的高度。但现实中,福耀去美国设厂的最大原因就是玻璃运输讲究亲疏远近,要靠近当地的客户,美国大型汽车制造商每年都会购买数以百万计的挡风玻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