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网上冲浪儿童图鉴:被选择,被网红,被保护( 五 )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自我身份定义”的严肃问题。每个个体的主体性理应得到尊重,这对任何人来说都道阻且长,而一旦牵涉到儿童,就会加倍复杂。父母作为监护人,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充当孩子的“代理人”,既是孩子个人信息的守门员,也是其生命故事最早的讲述者,是儿童社会化初期最重要的角色。

成为合格的父母并不容易——成年人介入儿童生活的尺度在哪?介入方式几何?介入程度几多?恐怕都需要反复掂量。就像斯坦福大学前教务长Julie在一次TED演讲中所说,现行的教育方式都进入了“清单式育儿”:父母要确保他们完成一系列关键词和KPI——父母变得越来越像是孩子的“私人管家”,“秘书”,“经纪人”,却越来越不像父母。

被网红:“我在哪”?

媒介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都在媒介镜像中习得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只是对许多儿童来说,他们尚未学会如何与技术相处,便被推到了闪光灯前,被拍摄,被记录,被消费,成为信息瀑布中匆匆流去的的几朵浪花。

近几年,直播和短视频的风靡带火了一众儿童网红。除了假笑男孩Gavin、权律二这样的国民表情包,Youtube上靠做游戏和玩玩具年入千万的儿童博主也不在少数。笔者担忧的是,这样高度卷入数字展演的童年,会有“失真”的风险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