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招股书解读:中国 AI 公司的生意经( 二 )

旷视招股书解读:中国 AI 公司的生意经

伴随着产品、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还有不间断的融资。创立 8 年来,旷视融资 9 轮,吸金约 13.51 亿美元,这在为其带来光环的同时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如其他 AI 独角兽一样,商业化之路刚刚起步便饱受外界对其估值、营收和盈利能力方面的质疑。目前,全国约有 4000 多家 AI 领域的公司。旷视此次向港交所提交的这份招股书总体来讲虽然没有很惊艳,但以盈利状态 IPO,或多或少为整个 AI 行业和技术信仰者们提振了士气。

除情绪之外,招股书里隐含的融资本质、业务逻辑、核心竞争力以及未来规划,也可以帮助我们从这个先驱者身上窥探中国 AI 公司的一些共性以及试着弄清楚 AI 走到了哪儿。

钱花去哪了:研发投资高速增长

在 2019 年 5 月,旷视宣布获得 D 轮 7.5 亿美元新融资时,创始人兼 CEO 印奇表示这笔融资「不是用于现在的业务,而是用于未来的业务」:一方面是把技术、产品的护城河建得更高,增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 AI 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储备大量算法、数据和系统人才。招股书显示,截止到 2019 年上半年,旷视研发方面员工为 1432 名(整体员工的 61%),相应福利开支为 3.09 亿,占整体研发支出的 66%,平均年薪 43 万。另一方面是增加一些灵活的资金储备,以备未来产业整合、新行业拓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