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碳纳米管芯片、最大 AI芯片相继发布,芯片行业要变天了?( 三 )

AI时代到来,市场对大芯片的需求再次呼之欲出,有了深度学习之后,人们为了训练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需要极强的算力,单个GPU 很难满足需求。

在超大芯片之前,行业采用的方案是片外传输,也就是将芯片连接起来。(如英伟达花费几十亿美金,开发并推出的一种总线及其通信协议——NVLink ),这种互联的系统性价比并没有那么高。它的成本是超线性的,回报却是亚线性的。100个GPU连在一起,未必能够实现 100 个GPU 的性能,但成本却远大于 100个GPU之和。与此同时,高速互联的片外传输有明显的天花板。芯片一旦封装后有引脚,引脚一般有几千个,它的数量是有限的。

超大芯片的出现,实现了数据的片内传输,不仅成本更低,之前互联的效率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

不过,这款芯片正式走向商用还面临几大挑战:

1.散热问题:

超大芯片比目前最大的英伟达GPU还要大将近60倍,尽管没有消息透露其功耗大小,但可以预想,其功耗一定不会低,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散热系统,芯片就会烧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