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产手机的逆势崛起,看“饱和市场”的不饱和需求( 三 )

仍然不容乐观,除了政策,还有社会的各种因素影响,比如市民抱怨车太多,太堵,污染严重,另外公共交通方式越来越发达等都会提升市场的饱和度,所以不能简单地通过市场营销学定义来界定市场饱和度。

问题来了,看似不饱和的市场却趋向饱和,而我们的论点是:看似饱和的市场实际上是不饱和。

这个矛盾也是研究这个话题比较有意思的地方,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某个市场,也就是说:饱和与不饱和两个市场现象是同时存在的。

举个手机的例子,我们今天走在北上广深任何一个城市,你会发现旁边的人都在用手机,而且很多都是两部手机,如果这个时候有朋友叫你一起去卖手机,你下意识地会认为:这不人人都有手机吗?结论是不好卖。

这个时候我们被眼前的假象迷惑了,你看到的是局部市场饱和状态,但与此同时,你没有看到局部市场的不饱和,因为人们对手机的需求并不相同,如今,手机已经不是功能机定位的打电话就行,而是手中的一部微型电脑,关于这点,我们在后面详述。

还是回到私家车的案例深入理解一下,从全局看,整个上海的私家车市场看似饱和,但从某个角度来看实际上可能不饱和,这个时候不能简单地根据上文按照市场饱和度来做判断依据,而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去发现新的机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