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时代繁衍至今的活化石,它1升血为何能值1.6万美金?( 六 )

多年以来,科研人员一直寻找着捕获海鲎获取鲎试剂的替代方案。近期,这种替代方案的落地实行终于有了可行性的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在LAL中负责凝血作用的是一种被称为C因子(factor C)的分子。接着研究人员对与鲎属同一门的节肢动物的肠道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产生C因子。结果,这种节肢动物成功地分泌了C因子,这种重组C因子(rFC)便替代了鲎试剂出现在市场中。

虽然rFC 在2003年就成功上市,但它的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最初,它只由龙沙集团(Lonza Group)生产。2013年,另一家制药公司Hyglos GmbH才开始生产rFC。 Hyglos 的高级科学家凯文·威廉姆斯(Kevin Williams)对此表示终于看到了一场早该发生的现代化变革。

2016 年欧洲药典添加了重组 C 因子测试,将其作为一种认可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手段。这一举动为美国的变革铺平了道路。许多医药公司,尤其是礼来(Eli Lilly),比较了鲎试剂和重组 C 因子的效果。

如今,欧洲监管机构已经批准了它的使用,这也为FDA未来的批准奠定了基础。使用rFC的主要制药公司已经证实rFC和LAL一样有效。专家一致相信rFC将成为检测内毒素的主要方法,让海鲎摆脱困境也变得更加指日可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