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熊虫或已“定居”月球( 三 )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燕磊 实习生 刘云灏 编译

太空也需要垃圾分类

近 日 ,“地球微生物水熊虫可能定居月球”的报道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据报道,4个月前,以色列首个登月探测器“创世纪”号登月失败,撞向月球并在那片遥远而广袤的土地留下了原本用于实验的水熊虫样本。

此前曾有学者指出,水熊虫是地球上最“难以毁灭”的物种,能在小行星撞击等所有可能的天文灾难中幸存下来。

虽然多位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月球上的这批水熊虫样本想要生长和繁殖基本不可能。但这仍给人类日益活跃的空间探测敲响了警钟——来自地球的垃圾可能要先人一步在月球“建立基地”了。

事实上,不仅是月球,凡是卫星、探测器能够到达的地方,也将面临同样的风险。人们越来越重视地面垃圾的分类处理,那么太空垃圾 怎 样 分类?又该怎么处理?

1 一小块碎片就足以致命

“传统意义上的太空垃圾就是空间碎片,也就是太空中无用人造物体,包括卫星、探测器、载人飞船、火箭末级的残骸等。”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宝音告诉采访人员,空间碎片既可按照轨道高度分为低轨、中轨、高轨碎片,也可按照体积大小分类。由于相对速度极高,甚至能达到子弹速度的几倍、几十倍,它们的危害非常大。微米级颗粒的撞击就能导致卫星上的光学镜头损坏,毫米、厘米以上的碎片足以击穿航天器,造成致命破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