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底层逻辑看产品数据体系搭建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从数据底层逻辑看产品数据体系搭建

关于互联网产品数据分析的文章和书籍,各大社区可以说发文已经数不胜数。本篇文章不会在基础性的DAU、ARPU等等基础性词汇上做深究,而是在为什么需要这些数据,以及如何设计这些数据指标上做深入探讨,旨在解构数据指标设计的底层逻辑,在创新不穷的互联网领域,方便大家能够更加自定义地为自己的产品创造和制定数据指标。

从数据底层逻辑看产品数据体系搭建

数据指标的依附,仍然在产品本身的层面上。交付你一份产品,并需要你为之设计需要追踪的数据指标的时候,假设你对基础指标一无所知,那么你的思考思路应该是怎样的?

这里先交代解构数据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一般来说,事物的基本解构方法包括: 要素、属性和行为。

要素:要素就是构成事物的组成部分。一件事情由人和事两个要素组成;一支笔由各个零部件组成;一个订单由产品、数量、定价、交期、品质说明、付款方式等部分组成。这些都是事物的构成要素;属性:属性是事物自身的特征或者特性,也包括各种要素的特征或者特性,这些特征或者特性包括颜色、硬度、强度、导电性、隔热性、灵活性、可燃性、阻燃性等;行为:因为事物的构成要素和其所具有的属性,所以事物会具有行为上的特征。而一个产品当中所含有的业务流程,就是这个产品的行为特征。那么我们接下来会按照如上的三个基本概念去建构一整套的产品数据体系,建构利用的概念的顺序依次为行为、属性、要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