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内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要达75% 种苗结构性过剩有望破解( 二 )

为什么在此时提出种苗高质量发展?我国林草种苗产业情况如何?未来的6年时间里,种苗产业又将发生什么?

“广西桉树面积仅占全国林地面积的2.2%,但年产木材2400多万立方米,占全国商品材产量的27%。过去10年间,湖南衡阳油茶亩均产量从不足5公斤增加到3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从每亩600多元提高到3000多元,不仅为市场提供了优质食用油,还极大地提升了经济效益。内蒙古蒙草集团近年来驯化繁育的长青石竹,是北方干旱地区生命力最顽强的草种,深受市场欢迎……”谈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林草种苗产业的成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如数家珍。

张建龙告诉采访人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已建成各类良种生产单位1500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294个;共生产林木种子1.7亿公斤,苗木2800多亿株,审定认定林木良种3224个、草品种106个,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提高到65%;建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99处、草品种中心库1处、国家种质资源圃17处,共保存林草种质资源近10万份;搭建各级各类、线上线下种苗花卉交易市场近10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种苗交易平台体系。顶层设计方面,国家已出台《种子法》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00多个,形成了以《种子法》为核心的种苗法律法规体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