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到5G: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 二 )
\n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 , 仿佛成了那段岁月的代名词 。 一封充满温情的家书 , 能为离家在外的游子带来亲人的牵挂 , 也能为戍守边疆的战士带去父母的思念 。
\n“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n群雄逐鹿的1G、2G时代
\n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 ,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加速建设基础电信设施的重要阶段 , 固定电话逐渐进入千家万户 ,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为“小康”生活的代表 。 固定电话的普及既印证了新中国经济飞速地发展 , 也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的根基 。
\n\n
突然有一天 , 香港电影里出现了拿着“大哥大”、一身“土豪气质”的角色在打电话 , 我们甚至都不能相信用那么一个黑黢黢的盒子 , 就能和别人说话?在尚且年少的我看来 , 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 再之后 , 这种新奇的通信工具也在我们身边悄然出现 , 可惜 , 其动辄上万元的售价在人民平均收入尚低的历史阶段几乎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
推荐阅读
-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连接——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
- 5G只是速度快吗?5G最大的价值之一,可能是万物互联
- 廖原 万物互联让天堑变通途
- 5G万物互联的时代,到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深耕万物互联,看新酷派如何逆风翻盘
- 云识智能家居万物互联
- 长城郭岩松聊智能化:万物互联从一个平台开始
- 体积小信号强,让万物互联的OPPO 5G CPE T1正式亮相
-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我却成了最孤独的人
- 小米米家推新品,智能多模网关,三种通信协议,真正实现万物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