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到5G: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 二 )

\n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 , 仿佛成了那段岁月的代名词 。 一封充满温情的家书 , 能为离家在外的游子带来亲人的牵挂 , 也能为戍守边疆的战士带去父母的思念 。

\n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n

群雄逐鹿的1G、2G时代

\n

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 ,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加速建设基础电信设施的重要阶段 , 固定电话逐渐进入千家万户 ,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为“小康”生活的代表 。 固定电话的普及既印证了新中国经济飞速地发展 , 也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的根基 。

\n

\n

突然有一天 , 香港电影里出现了拿着“大哥大”、一身“土豪气质”的角色在打电话 , 我们甚至都不能相信用那么一个黑黢黢的盒子 , 就能和别人说话?在尚且年少的我看来 , 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 再之后 , 这种新奇的通信工具也在我们身边悄然出现 , 可惜 , 其动辄上万元的售价在人民平均收入尚低的历史阶段几乎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