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故事|不断创新,推进法治前行一“跬步”( 三 )

昆山市检察院是江苏省案件最多的基层院,我当时就觉得,总不能一直提倡干警加班吧。经过思考,我提出让有能力的人做核心业务,也就是提审、开庭、撰写文书,把除此以外的一切事务性工作交给案管,交给辅助人员,创设了检察集约化管理昆山模式,这一做法得到了上级检察机关的肯定,这一模式也正好契合了后来的员额制改革理念。

在昆山工作期间,因为我住在宿舍,晚上的空闲时间比较多,为了让学习逐渐成为干警的生活习惯,我们创设了双桥法学社,一大批青年干警和我一起讨论业务和各种社会现象。没有想到的是,我院的6位法学社成员为此受邀登上了省检察院的讲台,向省院机关介绍这一做法,再后来,全省每一个检察院都成立了法学社。

为了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我们提出把昆山公检法的网络连接起来,建设公检法信息共享平台。在讨论建设方案的时候,有一位同志问我,检察内网是机密网,有文件明确规定必须和其他网络物理隔离,我们这样做,今后出了事故,会不会因为渎职坐牢?是否应先向上级请示,等领导批准了再说?

我思考了很久,我对网闸和前置服务器等最新的网络技术有信心,同时认为任何探索都有一定的风险,我们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干事创业,必须敢于担当,勇于探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