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氪金游戏”长啥样?( 二 )

对于懵懂无知的孩子们而言,条形码就像个黑洞,未知且神秘,蕴含着引人瞩目的神奇魔力。直到我长大后才发现,这种幼稚的憧憬并非个例。

30年前的“氪金游戏”长啥样?

伍德兰可能未曾想到,此时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基于这项技术制造的一款掌机正卖得火热。

和如今前沿的 AR 技术正好相反,20 世纪 90 年代的日本开发者,正在想方设法的“将现实里的东西带到虚拟世界”。借着玩具起家的日本公司 Epoch,更是敏锐察觉到即将引爆的潮流。于是在 1991 年,他们推出了一台玩法独特的游戏机 —— Barcode Battler。

彼时各大店面的货架上,摆的不是 GameBoy 就是 GameGear,一款画面落伍的 LCD 设备想要脱颖而出,没有一些看家本领显然是不行的。Barcode Battler 的特色,在于能够读取不同商品的条形码,然后根据一套算法将其转换成游戏中的角色,接着在掌机屏幕中显示血量、攻击和防御等数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