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宏汉霖明日启动分析师路演 赴港上市缓解资金压力?( 七 )

叶聪认为,国内药企进入生物类似药领域,使得供给增加,更多的药品抢夺一个适应症,对降低药价有好处。但如果入局者不断增加,也不利于降低药企成本,“关键是看病种,如果是一个大的病种,就能够容纳3家到5家药企。”他坦言,探索性的研究花费较多,真正做创新药会有很大的风险,相比于first-in-class,生物类似药的研发难度较低,但相比于化药仿制药难得多。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指导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朝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