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即被挤爆停业,Costco为啥这么火?( 四 )

如果说传统零售商做的都是赚差价的中间商生意,Costco则更像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中介角色。

快消零售的毛利平均在15%到30%之间,而Costco却硬是把毛利率压到了只有13%,这些毛利几乎只能维持运营费用的收支平衡。

把利润让给消费者,然后去向消费者收取“中介费”,这是Costco的核心思路。Costco的收入模型可以归纳为会员数×(单会员贡献销售毛利+单个会员的会员费收入)=利润。

不过,要把会员制做成商业模式,光有好产品、好服务这些向用户收钱的底气是不够的,背后还要有一套完善的商品、运营策略来保证讨好了消费者的同时还能盈利。

在商品上,Costco采取了精选SKU、大包装销售策略,用不到4000个SKU(约为沃尔玛的十分之一)覆盖各日常生活需求品类,提高单SKU流转速度和议价能力同时,减轻库存压力。

在运营上,SKU的精简降低了运营中的仓储、物流、人员管理等成本,同时会员制让Costco可以把资源集中服务于一小部分人群,从而减低了用户服务成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