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滴滴7次“公众评议会”:拒绝流于形式,进入实践阶段

侧记滴滴7次“公众评议会”:拒绝流于形式,进入实践阶段


2018年11月以来 , 滴滴发起公众评议会 , 对网约车场景里常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公众评议 。

这几年我使用滴滴各类服务几百次 , 是滴滴忠实的铁杆用户 , 因此几乎每次评议会发出后 , 我都会收到滴滴方面的邀请 , 希望能提一些看法和建议 。

我也认真的做了反馈 , 比如在“未成年人能否独自乘坐网约车?”这一期中 , 我提出打车不一定要以18岁为界限 , 年龄层面应该放低一些 。 还有“在车内捡到失物是否要有偿归还?”这一期中 , 我更是写了数千字的长篇大论 , 做了分析 。

在我们的印象里 , 很多时候 , 传统意义上的“市民听证会”或者“意见调研会”往往会流于形式 , 走走过场完成任务交差了事 。 当滴滴通过类似的举措让公众参与进来 , 为解决争端纳策时 , 一开始也是不被业界看好 , 认为滴滴也是“做做样子 , 释放愿意和公众沟通的信号 , 但不会实质上让公众舆论来影响决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