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脑岛叶皮质"出发" 负面情感信号影响行为( 二 )

格古拉说:“我们首次证明了,岛叶皮质通过这两个新发现的联系,对行为有哪些影响。”激活从岛叶皮质到杏仁核的神经束,主要导致应对恐惧的行为调整:小鼠减少食物摄入,社会接触以及对环境的探索;抑制该神经束活动,小鼠就不那么害怕了。激活伏隔核的神经通路,则具有与疾病相同的效果:小鼠停止了进食;当这种神经通路失活时,尽管仍有恶心,小鼠却能够吃东西。

生病的感觉或强烈负面情绪会导致人和动物更加照顾和保护自己。当负面情绪变得过于强烈或过于频繁时,就会出现焦虑症或抑郁症。格古拉博士说:“在小鼠试验中体现的机理关系,是真正了解焦虑症、抑郁症和饮食失调的重要一步。岛叶皮质会从以往的经验中学习,以便细胞在下次负面感觉时反应更强烈或更快,一旦理解了这种关系,我们就可能找到恢复或遏制它们的方法。”

总编辑圈点

人们通常认为,患上焦虑症或抑郁症,应更多缘于心理学上的性格特征,比如说抑郁特质,或是由某个事件、某段经历所导致。但实际上,人们遭遇的应激性的生活事件,只是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一个重要触发条件。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仍需掌握疾病的生物学因素——也就是所有参与了抑郁症发病过程的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多方面机制,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恢复与治疗。这种从大脑皮质展开的分析看似冷漠,但其本心,依然是为了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