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与冰冷,Costco是否会沦落为苹果?( 六 )

实体店在上海开业后,Costco便打出低价牌,无论是食品还是百货商品都在进行大促销,无论是1499元的茅台飞天,还是白菜价的爱马仕包,亦或是海鲜和牛肉,其价格都远低于市场价,低价战略再次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胃口。

在中国市场,有两大因素会造成抢购潮的形成,一是低价遇到高品质商品,二是商品低于市场价可形成溢价。只要符合这两点需求,那么势必会引发抢购潮。

Costco和“双十一”都符合了这两点需求,而苹果则符合了第二点需求。

在苹果抢购潮中,从2010年的iPhone 4到2014年的iPhone 6期间最为凶猛,随后则是2016年的iPhone 7,直到2017年iPhone X抢购潮的落幕,持续了8年之久,而落幕的原因则在于商家利润不再丰厚,黄牛无利可赚。

Costco和苹果似乎都不太了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利则图无利则散。如今,其策略或许奏效,但所谓的极致性价比策略一旦在某件商品上失效,那么它将没有任何用户粘性可言。

就比如茅台飞天酒又一度成为黄牛们争抢的对象,而一旦该酒日后不再以低价供应,那么购买的人群也会随之散去,毕竟大多数消费者是图利益而至,如果他们没有带利益而归,那么将无任何忠诚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