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可控呼声高昂,本土云计算厂商力推国产数据库( 二 )

在中国市场,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厂商已积累实力,在互联网应用中锤炼了技术和经验,各自发展出自有数据库系统,挑战数据库传统霸主甲骨文。 以阿里为例,早期,阿里巴巴的交易、计费等就开始使用甲骨文。2009年,阿里启动IT 架构升级,试图全盘替代IOE(IBM小型机、甲骨文数据库、EMC存储设备),从此成为甲骨文的竞争对手。

本土云计算厂商争夺甲骨文数据库的市场份额机会颇大。由于甲骨文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在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入华后一统江湖,随着互联网时代开源数据库兴起,以及甲骨文数据库成本过高,甲骨文统治地位松动。另一方面,传统上以甲骨文、微软为代表的数据库许可证授权服务模式,受到AWS、腾讯云等云厂商数据库按需付费模式的冲击。

在国内,甲骨文市场份额受到“惦记”。“甲骨文在中国有百亿的市场份额,数据库的市场大概是20到40亿的市场,” 王义成说,“这么大的一个市场空白,国家也需要有自主可控的数据库厂商去填补这个市场,并且厂商也看到机会,进行争夺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采用本土数据库正成为潮流,很多中国公司正放弃甲骨文和IBM的服务,转而使用国产产品,其中包括送餐巨头美团,美团旗下的自行车共享服务摩拜,视频流媒体网站爱奇艺、以及小米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