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的新野心:一套解决方案“通吃”四大架构,为开发者提供更高效率和性能( 二 )

与此同时,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工业仿真等领域的兴起使得 CPU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并行度不高、带宽不够等等瓶颈,这就带来了数据处理方式和计算架构的延伸。为了应对计算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场景开始引入 GPU、FPGA 等硬件进行加速,异构计算应运而生,且随着计算产业的发展不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半导体行业一直都在与摩尔定律斗争,直到近几年,“摩尔定律将死”的呼声不断出现,英伟达 CEO 也开始反复强调“摩尔定律结束了”。由此,摩尔定律的本质将不再是增加晶体管密度来推动用户体验,而是继续提供全新的技术和能力以满足现代计算的需求。

Intel的新野心:一套解决方案“通吃”四大架构,为开发者提供更高效率和性能

图 | 飞兆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联合创始人让?霍尔尼(Jean Hoerni)在 1959 年发明了第一台平面晶体管(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面向多元化计算需求,英特尔提出了全新的产品和技术战略,“制程和封装、架构、内存和存储、互连、安全、软件”六大支柱成为英特尔近两年反复提及的战略。面向未来 5 年,英特尔有一个大胆的工程愿景,即“在 10ms 内,向世界上每个人提供每秒万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计算能力和 10PB 数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