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致我们触手可及的未来?(11)

但世界另一端的小米却没有嫌弃手环的市场太小,科技含量太低,它以79元的性价比成为大多数人的智能硬件入门级产品;小米手环复制了小米手机之上的成功,但也终究把自己绑在了性价比的战车上,成了小米往智能珠宝领域发展的魔障。

虽然Pebble早在2012年就已经在Kickstarter上亮相,“第一次”定义了方形智能手表,也先后两次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关注;但它却一直活在Apple Watch的阴影之下。

的确,Apple Watch的发布时间并不算早,而它本身提供的功能也并没有多特别,但关键是Apple Watch背后有iOS的强大用户生态;这也是Pebble Steel、索尼FES Watch、谷歌Verily Study无法企及的。

一方面在手表领域大杀四方,另一方面在耳机领域一马当先;而AirPods的成功也是与苹果本身是分不开的,在AirPods发布之前,苹果就已经在着手消灭3.5mm的耳机插孔;有着苹果这把大伞的呵护,索尼WF-1000 XM3、BUTTONS Air、谷歌Pixel Buds都只能仰人鼻息。

虽然Google Glass号称智能眼镜领域的开山之作,但其还是受限于使用体验不够成熟而自寻烦恼;反倒是Snap的智能眼镜Spectacles经过一代的教训变身成“太阳镜”在时尚领域大放异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