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基因检测生意经:免费背后的数据“护城河”( 五 )

但毋庸置疑的是,主打疾病预防的消费级基因检测产品有着光明的前景,也契合了基因检测技术推广的初衷。这些产品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未来,公司可以通过用户健康管理服务实现盈利,比如聘请营养师、私人医生等专业人士为用户提供健康指导、帮助保险公司干预参保行为、与医美机构合作推广化妆品、保健品等。

消费级基因检测在中国的潜在市场很大。一组中美对比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有30万美国人接受了基因检测,市场渗透率是0.1%;2018年,美国接受基因检测的人数就达到了2500万人,渗透率达到了7.5%,六年的时间用户数量翻了几十倍。而中国2017年接受基因检测的人数只有30万,预测到2023年,也是六年的时间,会有5000万人接受基因检测,渗透率将达到3.5%。

目前,资本仍比较看好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以几家头部公司为例,23魔方的投资方有软银中国、经纬中国;圆基因由贝瑞基因和香港基因检测公司Prenetics联合投资;华大集团也参投了微基因的B轮融资。

现在,这些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似乎是用户教育。由于行业的认知门槛非常高,要让一位用户觉得基因检测是有必要的,并且他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才会去购买相关产品。据了解,美国两家头部公司23andMe、Ancestry每年花在教育市场上的费用都达到了2亿美元,他们具有雄厚的资金背景,这令中国的公司显得捉襟见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