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告诉你 刘禅为何是三国在位最久的皇帝( 九 )

平心而论,身在官场的李密不是不想做官,只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出来做官。他更关注的是“为谁当官”,“什么时候当官”,“当什么官”。在这些问题不明朗之前,李密韬光养晦的心态就可以理解了。加之他看出了司马炎的治国策略,面对晋武帝方面催逼很紧,更有了谈条件的本钱。

李密深知自己是蜀汉旧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古人讲“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出来做官,就有“事二君”的嫌疑,这就极其危险了。所以他在落笔之时,是经过十分周详的考虑的。

最为直接的信号,便是《陈情表》总共29个“臣”字中,有27个“臣”字是李密的自称。可以说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李密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说自己“不矜名节”,“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归根到底,还是不敢让晋武帝有半点不开心。入情入理入泣的表述,其目的旨在打动晋武帝。

《陈情表》短短五百余言,李密从头至尾都在不断渲染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先写自己与祖母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然后笔锋一转,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理和自己的狼狈处境。紧接着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奉诏奔驰”。然后解释“不能应诏”的原因,“刘病日笃”。继而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发誓“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