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站上新起点 算法、数据、伦理成为下阶段挑战( 二 )

怎样的情形需要AI的介入?其在慢病诊疗方面所发挥系统性价值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以糖尿病为例,患者数与全周期健康管理的需求决定了AI的存在形态。“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比11.6%,且正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宁光院士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介绍。患者数激增但医生人数不足,使得AI辅助糖尿病管理成为一种必须。

基于庞大的患者需求,宁光团队和第四范式合作开发了一系列AI医疗产品:能自我评估糖尿病患病几率的“瑞宁知糖”,可进行糖尿病并发症评估、控制早期病情的“瑞宁知心”等,其功能大部分都整合在APP内。

“这是一种方法的改变,完全没有推荐药品、完全没有推荐患者更多的检查,但确是我们现在的医改方向。”宁光表示,“患者可以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呢?从糖化血红蛋白来说,其比率已经从30%提高到51%;而综合管理率上来看,血糖、血压、血脂三个指标已经从9.8%提升到了20.6%。”

上述这些AI产品的基础开发者、第四范式CEO戴文渊认为,“我们过往的思维是推理思维、实验的思维,这在数学课、物理课里都曾提及;但是到了信息时代就要掌握要计算思维。为什么要学会计算思维?就是要让机器也具备构造世界的能力,只有具备了构造世界的能力,才能让计算机按照你的模型去做你想要的工作。”同时,戴文渊也曾是世界知名计算机大赛的冠军获得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