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的AI换脸APP刷屏,漏洞百出的人脸识别未来还会好吗?( 三 )

人脸识别已有30年的研发历史,但技术远不成熟,识别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硬件运算能力的提升和深度神经网络的研发投入,成为了人脸识别技术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

目前,人脸识别赛道上已经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案。最直接的一种是将人脸上传到云端识别,另外还有通过FEGA板来实现,以及芯片嵌入式方案,将人脸识别算法集成到芯片中。

人脸识别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大众也普遍接受这种形式。据艾媒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中国使用过刷脸支付的网民占比 18.7%,在中国使用过刷脸支付用户中,75.0%认为刷脸支付更加简洁方便。

因此,众多AI公司、研究机构参与到人脸识别产业中,设计芯片、算法计算、数据收集等人脸识别的上中下游环节。比如海康威视、佳都科技等上市公司,依图、旷视、商汤科技等新兴企业,还有涉及众多领域的互联网巨头BAT。

互联网巨头不断推动,越来越多的人脸识别选项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人脸识别正在朝着广泛的商业化发展,在人脸识别应用的产业链条里,硬件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是三大核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