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推出三次消费刺激政策 如何提质升级?( 四 )

说起中国人去国外往家里买东西,是最能记录中国消费升级进程的。在改革开放的早期,是想尽办法弄外汇券弄指标,买电视,买音响,买冰箱。后来这些国产都给解决了。咱们就买衣服买化妆品。再后来,智能马桶盖和电饭煲。而现在甚至是在外面买药,买喝茶的小铁壶。显然,以前咱们重视有,现在更在乎的是好,甚至是情调氛围和真正的生活品位。可有趣的是类似马桶盖,或者喝茶的铁壶,经常好不容易背回来了,仔细一看,made in China。于是有些人自己安慰自己,想在国内买也买不到啊,只有出口的才会质量这么好。本周国务院发布的促进消费20条意见就提出了,推动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以后咱在身边买高质量的东西,能迅速实现吗?

内销商品能与出口同线、同标、同质?

明明工艺和技术都足以支撑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为什么国内市场中的产品,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消费者转而选择标准门槛高的国家去购买。而国内企业如果想提高质量,价格就会偏高,还不一定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企业又无法生存,这逐渐就成了一个死结。为了解决产品质量和消费信心失衡的难题,2016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启动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