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美工”的他们,画出经典的上海设计( 四 )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

1963年,19岁的赵佐良从上海轻工业学校造型美术专业毕业,被分配到生产百雀羚的上海日化二厂当美工。

很快,他被抽调到轻工业局下属的食品日化公司“美工组”,拜老一辈设计师顾世朋为师,对食品、日化产品的包装进行设计创新。

1965年,21岁的任美君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工艺美术装潢设计系毕业,进入外贸局下属的上海广告公司工作,对出口商品进行广告和展览的设计。

自从1949年以后,当时的上海逐渐从一座消费型城市转型为生产型城市。

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没有了贸易和进口商品,诸多生活用品不得不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去设计、制造。

随着轻工业的发展,“上海制造”在全国得到认可。

不过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中国的产品是一等质量,二等包装,三等价格。”

为了扭转这一情况、扩大出口创汇,上海设立了与设计相关的学校、专业,输出专业人才。赵佐良和任美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踏入设计领域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