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亿人的希望( 九 )

比如郑州给了外地迁来的配套企业大量搬迁补贴。这对于来自深圳的近百家富士康上游配套企业搬迁是十分重要的,这些企业多半是小规模经营,资金储备不足,给了补贴,它们才能顺利搬到郑州。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西某工业园,搞地方保护主义,不顾投资方的强烈反对,执意制定了“优先确保本地企业进入供应商名单,对能实现本地生产的一律强制在本地采购”政策。结果把投资方吓坏了,不敢继续投资,外地的先进产业链也进不来,最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有,富士康高度依赖代工出口,但也有一些自己的电子产品,只是没有市场普及度。这对于提高富士康的利润多样性不利,也很难让它安心在郑州投资。

结果郑州对富士康和周边企业的市场布点和销售提供支持,把部分重点产品加入到“家电下乡”的名录。这变相帮富士康打开了中低端产品市场,开拓了内销新局面,让富士康不至于过于依赖苹果,也对河南市场产生了依赖。

回过头来看,郑州领导当年的一系列措施真是打出了效果。

飞速发展,富士康带来了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