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大国重器 中国底气( 五 )

用相当于50亿斤小米的资金起步 一飞冲天铸就长空“争气机”

8月26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迎来第二阶段验证试飞,国产客机ARJ21位列5架试飞飞机之一。滑行、起飞、平飞,晚上21时32分,ARJ21稳稳降落,成为机场夜空最亮的“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生产的首款喷气式支线飞机,自2016年启动商业运营以来,已经开通20余条航线。

航空工业被称作“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7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依赖别人到自主自强,在蓝天谱写了一曲壮志之歌。

1950年12月,周恩来同志指出,我国是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6亿人口的国家,靠买人家的飞机,搞搞修理是不行的。1951年4月17日,被视为中国航空工业的生日。那一天,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联合颁发《关于航空工业的决定》,决定5年内拿出相当于50亿至60亿斤小米的资金,用于发展中国航空工业。小米,听起来与航空毫无关系,实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预决算和供给标准都以小米为单位计算。50亿至60亿斤小米的资金,换算过来大约是5.35亿元人民币,而“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全部财政收入共1365.62亿元,平均到每年不过273.1亿元。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艰苦的国内财政状况下,这样的投入可谓勒紧了裤腰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