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小冰进入「第六天」( 八 )

李笛认为在这个领域 , 用户使用到与人工智能相关功能主要是语音控制 。 但这项命令从发出到结束 , 用户与人工智能的实际交互只能持续几秒钟 。 “在这个过程中 , 人工智能只有一个管道价值 , 跟我们以前使用的搜索引擎没有太大区别 。 ”

因此 , 李笛的团队认为只有通过加强人工智能的人格化能力 , 引导人工智能与用户之间更多的交互 , 才可能为人工智能带来更大的价值 。 这也可以理解成 , 微软小冰团队想成为生产胚胎的一方 , 让合作方成为将胚胎“培育”成人的一方 。

相较于硬件厂商们来说 , 微软多年来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语音、计算机视觉及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积累的底层技术能力 , 也成为了它在这个领域与硬件厂商竞争人工智能助理主导权的一个重要筹码 。

凭借与硬件厂商的合作 , 微软小冰一方面有机会借着硬件厂商的份额快速打入消费市场 。 但在另一方面 , 她与硬件厂商之间也同样存在一种竞合关系 。

作为未来智能场景的一项重要交互入口的人工智能助理 , 在未来意味着更多商业模式的可能性 , 同样也意味着下一个时代的底层平台机会 。 对于小米、华为这样的硬件厂商来说 , 在这种诱惑下 , 很难放弃一个向底层平台进军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