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再调查:涨价为何成了救命稻草?( 八 )

如果能让每个商家的店员,享受一定的分成,便能够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是目前来看,还远远不够。

行业进入下半场,集体涨价收割

过在人流大的商圈、地铁站等地方观察发现,市场上的共享行业,排在第一位的是共享单车,然后共享充电宝也有着一定的刚需。

而随着共享单车之后,火爆一时的共享雨伞、衣厨、电动车、共享篮球等极少发现。

对此,有互联网分析师表示:“共享雨伞、共享电动车、共享篮球等企业,经过一段时间市场验证后,由于需求量非常少,而逐渐逃离市场。加上这些行业缺少巨额资本输血,等补贴过后,留下的却是一地鸡毛。”

特别是2018年以来,随着资本趋冷,经过一段时间的厮杀,市场进入静默期。无论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还是共享电动车等,都处于亏损状态,且很多企业已经死亡或被兼并,每个共享细分行业的玩家所剩无几。

7月15日,据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报告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总体实现了稳步增长,全年用户规模达到1.5亿人次,逐步渗透商场、餐厅、机场及休闲娱乐等主要消费场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