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再调查:涨价为何成了救命稻草?( 四 )

4月8日,摩拜单车从30分钟1元起步,每超过半小时加收1元,调整为前15分钟1元,超过的部分每15分钟加收0.5元。如果骑行50分钟,收费2.5元;骑行70分钟,则收3元。

随后,哈罗单车也宣布将从4月15日起实现新的计费规则,骑行每15分钟收费1元,是原来价格的两倍。

对于涨价问题,摩拜、滴滴客服均表示:不同的城市,价格不一样,根据城市的情况,一般一线城市比二三线贵。他们的解释是不收取用户押金,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

有业内人士表示:“本质上滴滴、美团、支付宝三巨头布局共享单车主要是为了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深度挖掘消费者价值,而不是表面上的靠共享单车去盈利。当然,长期巨额的亏损,也是巨头们所不允许的。”

整体上,滴滴、美团、支付宝三巨头调整后的价格几乎都实现翻倍。不过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消费者对涨价并不感冒,涨价后许多消费者转向了“套餐”消费。一定程度能够提高共享单车企业的营收,也能增加用户使用粘性。

共享充电宝:普遍涨价,使用频率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