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迅速上线视频平台,短“窗口期”趋势下电影的差异变局( 六 )

其实,纯网络发行的电影出现越来越多的题材品类,也是“网大”这一品类的逐渐完善化、去标签化。网大的“粗制滥造、LOW”标签会随着网络渠道变强而有所改善。带有“网大基因”的较为优质作品触碰院线,也不是不可能。

对那些并非以影院视觉特效为主要卖点的电影来说,网络渠道与院线渠道本无高下之分,问题只在于纯网络渠道能否保证收回成本——这方面的趋势一个极端自然是已经拍摄上线了大量网络发行电影的Netflix,并且随着Netflix的大量作品开始走进主流电影奖项圈,其模式至少已经在商业上得到证实。

但国内纯网络发行的收益目前显然还是有限的,无法支撑起大投入的电影。近两年最为成功的网大爆款是优酷的《大蛇》,上线88天分账超过8000万,但这一量级显然还没法支撑院线电影普遍的高制作成本。

好在对电影来说,院线与网络两个渠道并非是完全此起彼伏的对立关系,院线中成绩不佳的电影,未必不能在网络端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至少在目前,一些成本已经不算太低的文艺题材电影已经越来越重视网络平台的价值,比如《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样重量级导演的电影,超六千万票房也并不算太低却在15天就上线网络且单片付费;贾樟柯的《江湖儿女》7天就迅速上线“欢喜首映”平台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