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涨价:市场洗牌后的必然选择( 三 )

这是一次“冷静的涨价”。相对于快递业初始阶段竞相降价的厮杀,彼时已然进入成熟期的快递业主动涨价,不仅是勇气,也是睿智。

这是话语权掌控的勇敢。快递巨头们经过多年拼杀,形成了品牌效应,各抱地势,盘踞一方,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客户黏性强,不怕因涨价而流失。物有所值,快递的服务到位,即便是涨价,消费者也认可,这是成熟市场带给诚信企业的回报。而在几年前,快递市场的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一批缺少资金实力的小快递纷纷成为价格杀伐的“刀下鬼”,最终成就了顺丰和“三通一达”等快递巨头的一统江山,曾经分散的行业集中度正越来越高。来自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8月,快递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为78,达到2015年以来的新高。于是,快递业“胆气”渐粗,不再是市场弱势一方。有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有了响当当的品牌认知度,就有了市场话语权,就有了涨价的底气。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涨价也是这个道理。共享单车在三足鼎立的情势下,已左右了市场的话语权。一开始,美团、滴滴和阿里染指共享单车确实不在乎盈利还是亏损,想的主要是为了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深度挖掘消费者价值。当然,长期巨额亏损也是巨头们不愿意看到的,毕竟投入的都是真金白银,必须有回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