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奇遇 | 用朴拙的当代设计,构建情感与精神的体验空间( 二 )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改造计划与炳灵寺正在进行的水利施工、修复项目、公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工程一起,将在不久的将来让炳灵寺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游客面前。参与改建项目的设计师们,也由此参与到古老文化遗迹的更新中,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劳动。

炳灵寺期待“出圈”

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贺延军所长和他的同事们热情淳朴,非常欢迎设计师们加入到炳灵寺保护与发展的队伍之中。贺所长告诉第一财经,炳灵寺对保护的需求很急迫。

50岁出头的贺所长,2014年11月来到炳灵寺工作,此前,他在甘肃省博物馆工作了23年。从兰州来到偏远而交通不便的炳灵寺,贺所长平和地说,服从工作需要。炳灵寺石窟全年开放,没有休息日,工作人员只能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适时安排休息。贺所长节假日也经常要留守在孤岛般的炳灵寺,不能回兰州与家人团聚,尤其是最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设计师们在炳灵寺驻地学习期间看到,周边环境整治和唐代弥勒大佛的保护工程正在进行中。去年是炳灵寺多灾多难的一年,“7到9月的5次强降雨,引发了泥石流次生灾害,大寺沟河床内堆积起20多万立方米泥沙,河床抬高了2.5米。”贺所长介绍说,去年的降水对炳灵寺影响非常大,“洞窟被淹,崖体渗水,雨水还加速了造像的风化,壁画、塑像的霉菌问题也更严重了。”弥勒大佛的脚部等处受到雨水冲刷,也亟待保护和修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