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十年求变,绿洲能否复制微博的成功?( 四 )

微博月活量的增长原因更多在于市场增速,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移动互联网的增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微博用户的增长,相比于微博的月活增长,抖音、今日头条的增长则更令人瞠目(早在18年,抖音的月活用户量已达5亿)。

不可否认,新浪微博的成功,“名人效应”有很大的功劳。从起初的“微博女王”到如今的“政府入驻,微博办公”,从明星八卦到科学普及,从新闻热点到政府办公,微博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名人大V,微博的影响力逐渐倾向于大V,即所谓KOL身上,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KOL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

作为一款公开社交产品,广场效应始终是微博的核心特色。也正是由于这一特色,使得微博的传播群体逐渐固化。普通人的发言无人关注,内容分享得不到反馈,分享欲日益降低,活跃用户演变成潜水用户。

反观微博大V,发言影响举足轻重,只有经过大V参与的事情才得以公开。在这种模式下,微博的社交属性进一步淡化,逐渐演变成“大V说,群众听”的场面,演变成KOL单向发言,缺乏了平等交流的特色,微博的产品属性更加类似于传统媒体的单向内容输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