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政策红包能否熨平猪周期?( 五 )

按照业内的预期,生猪生产最快要到明年方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此后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业内人士指出,对中小散户来说,除了有猪瘟的阴影,还有猪周期和环保等因素制约。

我国养猪行业一直存在着“猪周期”的说法,即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通常来说,一个循环为4-5年,涨2年,跌2年。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18年我国生猪养殖场户约有2600万户,其中,达到规模场户标准的(即年出栏500头以上)约18.7万户,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户仅有4000户左右,生猪养殖规模比重不到50%。生猪散养模式的缺点是快进快出、生产极其不稳定,所以也造成了猪周期的暴涨暴跌。

对小散户来说,如果现在贸然扩大养殖规模,且不说是否能扛得过猪瘟,在下一轮下行周期到来时,能否保持盈利是一个相当大的未知数。以养猪龙头企业温氏股份为例,该公司销售毛利率在2016年三季度,也就是上一轮猪价上行周期的顶点,达到30.8%,随后一路下滑,今年一季度该公司销售毛利率不到5%,净利率则跌到-3.3%,为上市以来首次跌入负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