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十年 没有“BAT”( 六 )

“企业不知道怎么搞物联网,非常困惑。”高艳丽说。

除了高度碎片化,邹德宝分析,物联网规模商用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芯片和传感器这些核心基础能力,从源头遏制了国内产业的发展。《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2014)》显示,中国中高端传感器的进口比例达80%,传感器芯片的进口比例更高达90%。

万物互联时代对传感器的需求极大。邹德宝介绍,传感器国产化程度低,过度依赖进口,国家和企业无法承担高昂的成本,会直接影响政府和企业在使用物联网时的意愿。

缺乏标准也成了物联网产业不可回避的瓶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2018)》提到,一些重要标准研制进度较慢,跨行业应用标准制定困难,尚难满足产业急需和规模应用需求。

高艳丽指出,物联网在技术和应用上都缺乏标准。她举例,物联网信息采集时,传感器采集量、采集的协议、后端设备连接、数据格式等标准目前都没有统一,有的只是企业标准,各个厂商自己做自己的。

“标准不统一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同一设备或同一个功能,两个产品无法对接。统一标准很重要,可能会加速物联网产业集群。”白天石说。

推荐阅读